close

追蹤器-伴飛小衛星追著神七照相忙
小衛星給飛船照相傳回北京 衛星追蹤器
伴飛小衛星被釋放後,以緩慢速度逐漸離開飛船,並在距飛船一公裏範圍內對飛船進行攝像和照相,約40分鍾後,存儲圖片通過測控網傳到北京飛行控制中心。航天員返回地面後,北京飛控中心通過對星上下傳數據進行分析運算,生成變軌參數後注入反偷拍伴隨衛星,控制其逐步接近軌道艙,並最終實現圍繞軌道艙飛行。從衛星釋放到實現伴飛,預計將在10天內完成。

照相過後,這個“小攝影師”逐漸和神七飛船拉開距離。根據地面模擬仿真的情況,預計在航天員准備返回地球之時,小衛星與神七的距離將達100至200公裏。

神七伴星分系統指揮沈學民介紹,小衛星上安裝了兩個鏡頭——寬視場和窄視場。可以在短距離內拍攝到非常清晰的照片。每張照片大約有700k,小衛星有大容量的存儲功能,傳輸速度也很快,每秒鍾能傳輸幾百萬兆比特。

小衛星將在空中停留半年

由于小衛星比飛船的速度高,兩個飛行器的距離逐漸增加,伴星和飛船逐漸遠離。在10天的伴飛之後,小衛星還將在空中停留半年,然後銷毀。

據北京航天飛控中心飛管室主任劉俊澤介紹,伴飛小衛星安裝在神舟七號飛船軌道艙前端,重約40公斤,全部載荷不足10公斤。這些載荷包括測控通信、照相、熱控、自主導航定位、星務徵信器材管理系統等,麻雀雖小,五髒俱全,是一顆完整的衛星。

伴飛小衛星安裝在神舟七號飛船軌道艙前端。飛船升空後,北京飛控中心對衛星的運行狀況進行了嚴密監視,通過發送遙控指令和注入數據,逐步實施了對星上部分設備加電、星上飛行程序設置和衛星釋放准備程序啓動等動作。

有關專家表示,這次試驗的成功將爲大型航天器的在軌故障診斷和安全保障奠定基礎。

伴飛小衛星3大功能

“小衛星伴隨大型航天器飛行是一種具有創新意義的航天高技術。”載人航天工程應用系統常務副總設計師趙光恒說,這是各航天大國爭相發展的前沿技術,它具有3大突出功能和意義。

第一,進行微小衛星技術試驗驗證,發展空間應用技術。

伴星具有體積小、重量輕、任務配置靈活、機動和可在主航天器上釋放入軌等特點,是微小衛星的一種,在未來空間應用中具有獨特的技術優勢,在世界航天領域受到廣泛關注和重視,國外已有多個研究和發展計劃在實施中。

第二,爲實施交會對接任務積累經驗。

神七任務突破航天員出艙活動關鍵技術後,還將進行飛行器交會對接試驗,突破和掌握交會對接關鍵技術。通過神七任務伴星對飛船繞飛試驗,能夠驗證地面測控系統同時對空間飛行2個目標進行軌道測量、預報和控制的技術,爲將來交會對接地面引導控制積累經驗。

第三,爲主航天器提供服務。

利用伴星對主航天器相對近距離繞飛的能力,未來能夠提供對主航天器進行全方位的可重複、高清晰觀測,獲取主航天器完整、多角度圖像資料信息,從而爲測控人員、工程決策層掌握主航天器運行技術狀態提供更多信息。

讓伴飛小衛星乖乖繞飛

伴飛小衛星釋放後,如果不進行及時測控,伴星與飛船的距離將會越拉越遠。要想使小衛星能夠圍繞軌道艙運行起來,必須對軌道艙和伴飛小衛星進行測控。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測控通信系統上升段分系統主任設計師盧立常說,這在中國航天測控史上還是第一次。首先要對繞飛目標即軌道艙進行准確測量,然後再對伴星進行測量,只有在成功掌握兩個目標的准確測量數據基礎上,才能實施繞飛控制。伴飛小衛星在近地軌道飛行,受大氣影響比較大,這監視系統給測定目標軌道帶來一定難度,而軌道預報的精度高低,成爲繞飛控制成功與否的關鍵性因素。

追蹤器盧立常說,伴飛小衛星在太空可能主要會出現兩種意外情況,一種是伴星飛行狀態失靈,失去工作能力;另一種是控制出現偏差,沒能實現繞飛。他說,“對于這些意外情況,我們准備了很多搶救措施、備份指令和故障處理預案,能夠保障伴飛小衛星成功繞飛。”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反偷拍 追蹤器 監視系統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iejjdd125 的頭像
    kiejjdd125

    休閒好去處-民宿

    kiejjdd1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