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c 09 Mon 2013 10:00
桃園室內設計-家居玄關裝修效果 裝飾風水兩不誤
- Dec 09 Mon 2013 09:59
蜂蜜-冬季喝蜂蜜的八大好處
- Dec 09 Mon 2013 09:57
台中豬腳-豬腳姜是哪裏的特色菜 怎麽做最好吃
- Dec 03 Tue 2013 09:54
買升降椅 別圖便宜忘了安全
- Dec 03 Tue 2013 09:52
氬弧焊的工作原理
- Nov 18 Mon 2013 10:11
工會必須適應發展需要創新服務載體
工會工作要順應時代、適應社會變化,善於創造職業工會活動科學有效的工作方法,把竭誠為職工群眾服務作為工會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全心全意為廣大職工群眾服務,讓職工群眾真正感受到工會是“職工之家”,工會干部是最可信賴的“娘家人”。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的希望,也是工會工作永恆的主題。近些年,我們在工作實踐中深深地感到,要做好工會工作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素質,處理好職工群眾最關心的問題、處理好與黨政的關系問題、處理好與企業的問題、處理好與職工的關系問題。對此,工會組織要不斷創新服務職工群眾的載體,以適應社會、企業和職工群眾不斷發展變化的需要,為職工群眾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真正成為“職工之友”。
一是要科學地建立工會“服務聯盟”。在職工群眾就業、工作崗位選擇及發生勞動糾紛問題上,縣區以上工會組織要積極主動和人社部門的再就業局、勞動仲裁部門建立服務職工群眾聯盟,在第一時間提供服務和幫助;在涉及職工群眾疑難案件上,同律師所和法院建立服務聯盟,在法律範圍內,力爭最大限度地維護職工群眾的權益;在職工群眾有病求醫、購藥或職業病檢查上,同、藥店等部門建立工會會員優惠服務聯盟,使職工群眾持工會會員證,就能得到最佳服務和實惠。凡和職工群眾有關的部門,工會組織都可以同其建立服務職工群眾的“服務聯盟”,全方位為職工群眾服務。
- Nov 18 Mon 2013 10:10
彰顯工會作為的溫暖注腳
據全總保障工作部部長鄒震介公所健保紹,具體來說,目前金秋助學活動的主要對像是就讀於普通高等院校和高等職業學院、中等職業學校的困難職工家庭子女。這些困難職工家庭又有四種類型,即低保職工家庭中經過政府救助生活仍然有困難的,家庭人均收入略高於當地最低生活保障線的低保邊緣戶,遭受地震、干旱、洪水等重大自然災害的,在城市上學的困難職業工會農民工家庭。
在實際操作中,各地工會又因地制宜地各有重點。如北京、河北、浙江、安徽等地工會,便將幫扶範圍拓寬到考入民辦高等院校、技校、自費就讀碩士研究生學業的困難職工子女;而福建工會則更加關注環衛、礦山等艱苦行業困難職工上學子女以及殘疾等特殊群體的困難職工上學子女。
孩子常常被喻為一個家庭的希望。對困難職工家庭來說,子女能否順利求學並成長成才,不僅關系到孩子自身的前途,更關系到整個家庭的命運。這也是金秋助學活動自一發起便廣受歡迎和認可的主要原因所在。
而在就業壓力持續加大而社會保障還不盡健全的當下,金秋助學活動又被賦予更豐富的內涵:不僅是工會幫扶困難職工從根本上擺脫貧困的有效途徑,也是工會踐行群眾路線、幫助職工群眾解決面臨的最困難最操心最憂慮的實際問題的題中之義。
正基於此,各級工會不僅在助學對像上擴大範圍,還著力在創新載體、豐富形式、延伸鏈條上下功夫。
——探索和嘗試利用工會平台和自身優勢,幫助困難職工子女順利入學、減免學雜費、開展文化補習活動等。
河北省總工會撥付專項資金,依托河北勞動關系職業學院,啟動了“金秋助學直通車”項目,對就讀該學院的困難職工和困難農民工子女每年免收學雜費6000元,並重點指導幫助他們考取一項職業證書,免收(或代繳)其考取相關職業證書的培訓及考試費用等。寧夏回族自治區總工會在部分地市高中設立“工會班”,資助每人每年1200元學雜費,惠及困難職工和農民工家庭子女近3000名。南京市工會則組織名牌小學優秀青年教師,結合農民工子弟小學的實際教學情況,為困難農民工家庭中的小學畢業生開展文化補習活動。
——通過利用科技平台、簡化助學程序,把錢花在最需要幫扶的困難職工和困難農民工子女身上。
山東、、安徽、貴州等地工會簡化或取消儀式,將以往集中發放助學金的方式變為上門走訪慰問,既通過面對面的交流提升助學活動的溫度,又盡量節約每一分錢,把錢用在刀刃上。蘇州市總工會通過幫扶中心固定電話短信平台,將助學款發放時間、發放金額,編輯短信內容,發到每位困難職工手機上,確保大家既心中有數,又感受到充分尊重。湖北省總工會則推出“特別資助”和“定向資助”計劃,前者針對家庭特別困難的困難職工子女連續4年每年資助4000元,後者出資1016萬元定向幫助5235名考取省內經濟建設急需的工科類專業院校的新生。
——發揮困難職工幫扶中心網絡優勢和工會就業服務機構的作用,建立互聯、互動、互補的幫扶協工會健保作機制,延伸助學鏈條,強化扶持就業。
各級工會因地制宜地為暑期返鄉困難職工家庭上學子女優先提供勤工儉學或社會實踐崗位,幫助他們增強就業意識,提升社會適應能力。如上海市總工會就在17個區縣和10個產業(集團)建立了159個工會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安排300名在檔困難職工家庭大專院校學生參加2個月暑期社會實踐,給予每人每月最高2000元補貼;市濱海新區總工會針對考入大學的特困生實行了“一包三年、四年”的全程幫扶,並牽頭召集大型國企、勞模企業為困難職工子女提供就業信息。據統計,全國各級工會共為困難職工和困難農民工上學子女勤工儉學和社會實踐聯系單位2。8萬家,提供崗位12。1萬個。
與時俱進地創新理念、拓展路徑,工會金秋助學活動不斷向縱深發展,始終充滿了生機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