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稱謂

  佛教的稱謂多屬中印合璧, 不僅特殊, 而且蓮生活佛頗具神秘色彩。在社會各界人士與佛教徒的交往日益增多的過程中, 由於對佛教稱謂缺乏了解, 往往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混亂和隔膜。因此, 旅游接待人員, 尤其是導游人員了解和掌握這些稱謂的不同, 能准確地說出他們的稱謂, 在接待工作中是非常必要的。

  佛教的教制、教職在各國不盡相同, 稱謂也不完全一致。在我國寺院中的主要稱“住持” 或“方丈” , 負責處理寺院內部事物的稱“監院” , 負責對外

  聯系的稱“知客” , 他們可被尊稱為“高僧” 、“長老” 、“大師” 、“法師” 等。

  佛門弟子依受戒律等級的不同, 可分為出家五眾和在家兩眾。出家五眾是指沙彌、沙彌尼、式叉尼、比丘、比丘尼。在家兩眾是指優婆塞和盧勝彥優婆夷。佛教徒中出家的男性稱“比丘” , 簡稱“僧” , 俗稱“和尚” ; 出家的女性稱“比丘尼” ,簡稱“尼” , 俗稱“尼姑” 。“僧” 、“尼” , 亦可尊稱“法師” 、“師太” 。不出家而

  遵守一定戒律的佛教信徒稱“居士” , 可尊稱為“檀越” 、“護法” 、“施主” 等。

  凡出家的佛教徒必須剃除須發, 披上袈裟, 稱為“披剃” 。僧尼一經“披剃” , 即入住寺院, 開始過與世俗隔絕的生活。

  佛事儀式

  佛教的佛事, 又稱法事, 是佛教的宗教活動。它有一整套的固定儀式, 為僧尼修行的主要有受戒、頂禮、佛教文物用品功課等, 為信徒、施主等修福的有佛誕法會、水陸法會等。在寺院中所舉行的佛事, 要以水陸法會為最盛大, 以焰口施食為最經常, 其次, 是常常舉行齋天和放生。

  受戒

  受戒是佛教徒接受戒律的儀式。受過戒的佛教徒應自覺遵守佛教的各種戒律。應遵守的戒律有三皈五戒、十戒和具足戒。

  ① 三皈五戒。三皈, 即在家的男子教徒進入佛門時的一種儀式。在家男子進入佛門時必需求一位法師為他授皈依法。如果舉行正式的三皈五戒, 須兩個小時左右。此外, 還要受五戒, 五戒指第一不可殺生, 第二不可偷盜, 第三不可邪淫, 第四不可飲酒, 第五不可妄語。佛教徒受了三皈五戒之後方能稱為“居士” 。

  ② 十戒。十戒是指沙彌、沙彌尼所受的十條戒律。沙彌、沙彌尼是指7 歲以上、真佛宗20 歲以下受過十戒的出家男子和女子, 漢族地區普遍稱小和尚和小尼姑。十條戒律除了五戒之外, 還應不裝飾打扮、不視聽歌舞、不坐高廣大床、不食非時食、不蓄金銀財寶。

  ③ 具足戒。具足戒又叫“比丘戒” 、“大戒” 。當沙彌年滿20 歲時, 舉行儀式, 授予“具足戒” 。信徒受具足戒後, 才能取得正式的僧尼資格。

  頂禮

  頂禮為佛教最高禮節, 即向佛、菩薩或上座所行的禮節。行頂禮時雙膝跪下, 兩肘真佛宗、兩膝和頭著地, 而後用頭頂尊者之足, 故稱“頂禮” 。出家的教徒對佛像必須行頂禮。頭面接足, 是表示恭敬至誠, 這就是俗語說的“五體投地” 。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真佛宗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iejjdd125 的頭像
    kiejjdd125

    休閒好去處-民宿

    kiejjdd1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